主管:中国报道新闻集团主办:中国报道新闻社

您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人生 >

艺术人生

中国刻绘艺术协会主席张大林的艺术人生

时间:2016-04-01 11:11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点击量:   


(图为:中国刻绘艺术协会主席张大林)

        2015年,当代写意田园派代表人物、中国刻绘艺术协会主席张大林教授有两件事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一是他与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展“和文化”艺术大使季汉生、世界教科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张玉奎、著名(已故)国画大师陈大章等合作完成的“狼山支云壶”被中国首家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永久收藏;二是为季汉生先生创作向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的钓鱼岛紫砂壶刻绘了陈大章亲手题字和创作的钓鱼岛形胜图。

 

(图为:狼山支云壶)

        张大林先生自幼酷爱绘画,8岁习画,从事中国画研究40余年,2007年中央电视台几乎用了整年的时间播出了他的花鸟画教学讲座。他是国家著名一级美术师、中国当代写意田园派代表人物,他所创作的《岁寒三友图》﹑《墨梅图》成为中国花鸟画的典范之作,风靡大江南北。张大林花鸟画既有传统功底,又有创新气息,深得画界好评。 张大林的花鸟画,让人首先感受到的是他的笔墨功夫。笔墨乃中国传统绘画之根本。中国画史可以看作是笔墨发展史。一副好的国画作品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视角元素。有素养的画家,出笔就不同凡响。要获得高妙的笔墨,必须加强个人心性修养和吸收自然灵气。心神高远,则笔墨深厚,笔墨已成为画家心胸﹑禀赋﹑气度﹑性格的反应,画家文化积累和知识功底表征。画家林墉说道:“笔墨当有难度、深度、高度,始能力身传世”。张大林自言:“要使画面生动,就必须笔墨运用的灵活、纯熟,浓淡焦枯,恰到好处,达到符合物象精神的种种要求,就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实践。”他经常在一个事物的描绘上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研究。一副艺术性强的作品,要求笔墨高、构图新、色彩好,而这都需从笔墨技法中寻求。”笔墨是画家美学思想的心灵迹化,更是中华民族素质内在美得具体呈现。因而“笔墨”不是“笔”和“墨”的工具概念,也不是单纯技法的概念,而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浓缩和折射着汉族文化的信息,简言之:笔墨就是文化。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不一定是最好的中国画家;但最好的中国画家必须有最好的笔墨功底。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是画家通过笔墨将自己与外在宇宙达成某种和谐,既所谓的“天人合一”,这是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 品张大林先生的花鸟画,同时让人感受到画面洋溢的气韵魅力。气韵作为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之一,他要求画家具有高深的艺术修养、精妙的创作构思和精纯的笔墨技巧。中国画的“气韵”需要“笔墨”来实现,“笔墨”和“气韵”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离开了笔墨的韵致,便无所谓中国画了。在古人眼里,气之有韵犹如声之有韵。可以说,“气韵”中气一以贯之,韵由气生,气由韵成,气韵一体,不可分割。在中国画艺术领域内,都很重视作品的气韵,并以此作为品评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文论有魏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书论有唐代的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心正气和,则契于妙”;画论有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以此作为论画总的要求和最高境界。气韵体现于画家的生命精神和气度立意,体现为画家的共同认知和努力追求。张大林教授曾坦言:“我在画面上所追求的不仅是物体的形似,而且力求表达客观形象的精神品质,即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神似。使笔墨意境符合造诣,进而达到气韵生动。他在画藤、叶时,泼墨淋漓,落笔常如奔马不羁,笔墨中有意识地借物抒情,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如果网上浏览张大林的有关资料,还能感受到画家张大林那强烈的革新意识和创新追求。“要充分表现时代气息,就必须认真研究继承和革新的关系。还要系统地阅读画史、画论、画跋、画录一类的理论和著作,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艺术修养。同时,注重革新,今天的花鸟画更具有鲜明的时代.。正是“集意向之美,纳自然之韵”。
 

(图为:张大林作品)

        只有深入了解张大林,才会被其自身蕴含的力量和艺术魅力所折服,他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世界气吐如虹,在绘画和刻绘方面皆有建树。他的刻绘艺术注重神韵,作品风格以线条为主,笔触恣肆超逸,酣畅淋漓。画面充满了作者对生命的崇敬和对自然的颂扬,因而在他的作品中,生命感的流露总是在其自然轻松的画面中呈现。
 

(图为: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观赏张大林作品展)

        紫砂壶具起始于宋,兴盛于明清,以其造型、诗词、书法、篆刻于一体,汇观赏、把玩、实用、收藏于一身的特点,备受海内外文人雅士钟爱。随着紫砂热的兴起,紫砂刻绘艺术随之步入新阶段。作为中国刻绘艺术协会主席的张大林,将书画、刻绘、诗词、金石等多种技艺融为一体,达到了书画艺术与刻绘艺术的完美结合,也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刻绘艺术。

        紫砂、瓷器刻绘语言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代艺人摸索、探究而形成的,成为紫砂刻绘最佳的表达方式,也是紫砂刻绘审美和价值的体现。一位刻绘艺术家既要具备相当高度的技艺修养、书画水平,又要熟悉紫砂泥性,加上薄刃快口尖刀,捻管转刀法的掌握难度,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锻炼、体悟是很难深入和把握其内涵的。可以说有些书画家、篆刻家和爱好者偶尔涉足,其虽有相当书画造诣,而在紫砂上的创作,往往不如意,原因就是缺乏了解紫砂、瓷器刻绘艺术的语言。

        小巧玲珑的茶壶,精致古雅的笔筒,异趣横生的画缸,在张大林的刻刀下,这些器具上的画面意境悠远,韵味绵长。构图的生动、线条的流畅、刀法的轻灵,使整个画面奇趣天成而无斧凿之痕,颇见作者功力。张大林化笔为刀,在一件件紫砂、瓷器上,刻绘出兰的清幽、荷的圣洁、梅的铮铮铁骨、竹的高风亮节、松的顶风傲雪,而他刀下悠游自在的虾,昂首阔步的雄鸡,静立枝头的蚂蚱等,形神兼备,于方寸之间铺满盎然生机。那些花鸟、草虫的造型不求过于繁复的描绘,而是意到为止,简洁明快之中蕴涵着他对刻绘造型的用心取舍和巧妙融通,这与他绘画中使墨用笔形成和谐的一致。看他的刻绘作品,似乎总是那么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在不经意之中就能巧妙地展现出来,却是对艺术、对人生有着深刻体悟之后的一种适意的谴兴。

        观张大林刻绘的全过程,不能不说是一次速度、力量与美的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但见刀的一角深入紫砂壶或瓷器面中,飞沙走石,铁牛耕田,刀石的碰撞声音清脆悦耳。他在创作中充分调动刀位之美,强调刀锋同器具面相冲撞过程中所出现的爽快、劲挺,把他的心中情、胸中意极为传神地镌刻到作品上,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同于其他刻绘大家,张大林大多是在烧制成型的器皿上进行创作的,因此,他的作品,刀法快意,气势豪放,具有一种粗犷浑厚、刀痕斑驳、雄健率真、险峻自然的“大写意型”风格。各种刀法的娴熟运用使线条如平沙落雁,野朴缥灵,如金枪画沙,有骨力而不矜持,能挥洒而不失法度。
 

(图为:张大林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

        张大林善于用刀来表达笔意,但又不失刀的韵趣。赏析他的刻绘作品,竹子既重形又重神,孤高清秀,出人意表,虽是写画,实是写人,落笔潇洒,秀雅可人,特别注重表现竹之清丽、蓬勃向上和虚心有节之气势。细细观之,刀刀苍健雄劲,酣畅十足。结构谨严而变化丰富,刀锋的长短、正侧参差万变,面貌奇异,依稀看得出他对每一细部都工精不苟,可称无骨不劲,无姿不秀。墨竹画面纵横捭阖,气势酣畅,疏枝密叶,绵邈多姿。简约处,气动韵生,得气而活;繁密处,苍劲浑厚,节节生风。刀刀刻画出“竹”之凌云之志,处处透露出画家之更高境界的审美情趣,令观者无不心悦神畅。

        在张大林的笔下,一草一木,意象之美,自然之韵,一虫一鸟,都透着勃勃生机,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流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艺术灵气;他化笔为刻刀,刻绘作品意境悠远,韵味绵长,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让人感悟到一种生命激情的冲荡和强烈的共鸣。张大林的作品,无不传递着他对生活的张大林的作品以情调、韵致见长。画面所创造的意境,因物象的丰富而有一种感性生命的充实,笔墨间因洋溢着韵致而意蕴深广,这是一种与文化传统的重会而达到的苍浑醇厚的境界。自然物态在他的心灵深处与情思交汇,宛如涓涓细流静静地流淌出来,凝结在画面上。张大林擅画梅兰竹菊、葡萄和大鸡,画风自成一格,既有传统笔墨功底,又有质朴生活感受。率真的品性使他笔下的“四君子”张合舒展,笔墨磊落,隽永雅淡,意味无穷,我们在他的画中体察到梅花的凌霜傲雪、兰草的清香脱俗、竹子的虚心劲节、菊花的隐士风范。这是一种精神品性与笔墨的凝练,也是艺术家内在激情洗练后纯与真的呈现。

        不论是大写意花鸟还是小写意作品,不论是巨幅还是小品,不论是劲竹幽兰、荷花仙鹤还是粗藤大瓜、鱼蛙蔬果,都可以看出张大林随意挥洒、自然天成的功底,可以看出他在笔墨上的经营和气、势、力及黑白布局组合上的苦心。赏读他的《福禄满堂》《三友图》《傲雪》《荷塘清趣》《秋硕累累》《大吉大利》等作品,既恣肆豪放,又刚健有骨,形超神越,隽永脱俗,呈现出的是完美的诗情和美感。在他穿插有序、开合呼应十分自然的构图中,以及单纯和谐又极为生动的色调里,营造出一种清新典雅的意境和浓重的山野气息,抒发了他对美的真诚的追求。于精微中显大气,于清新中见画风,笔墨也在一种平常心中滋润得潇洒多姿,从而在画里画外都蕴含着一种时下极为难得的安宁祥和的静态之美。豪迈气度和个性化的艺术思想,表达了对花鸟画的执着和热爱。

        近观张大林的竹子,明快秀气,苍劲古雅,凝练坚实,淋漓尽致。作品无不透着“晴雨风雪,横出悬垂;荣枯稚老,各极其妙”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精神,也体现出画家为人豪爽正直的秉性和豁达开朗、胸襟坦荡的气质。他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悟性,在传统基础上自出新意。他用大笔画毛竹,每笔下去,沉着快利,笔锋简练,气韵生动,墨中五色焦、浓、淡、干、湿,运用得心应手。
 

(图为:张大林作品)

        细品他的《高风亮节》,画中的墨竹,粗中有细,竹竹精到。新竹拔地而起,枝茂叶盛,欣欣向荣;老竹稍稍倚斜,枝叶扶疏,劲节健骨;幼竹奋发向上,稚叶初长,充满朝气;破土的春笋夹带着泥土的芳香。不论是茎叶繁枝,运笔均粗细有致,墨色浓淡相宜,明暗凹凸分明,层次丰富,节奏和谐,充分表现了青竹的俊逸之态。作品生动自然,于随意挥洒、漫不经心中显示一种天然的意趣,也使画中多了一层清朴的墨韵。

        中国书画的灵魂是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涵养,缺乏对其了解,很多作品自然是技艺的堆积,缺乏精神内涵。丹青难写是精神,张大林的写意花鸟画的可贵之处,是画出了鸟的精神和花的灵魂。他那种对花鸟世界的精心刻画,那种充满阳光的画面氛围,以及画中洋溢的蓬勃生命力,都体现了他在花鸟画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相信凭借自身的天赋和勤勉,张大林在今后的艺途上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他的花鸟绘画终将超越自我,进入更高的理想境界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新闻社 电子邮件:zgbdxws@126.com  监督电话: 010-52872529 法律专职律师:覃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京ICP备15044995号 公安部:京公安网安备:11011202001965号 技术支持:信诚网络 Power by Dede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