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艺术人生 >
艺术人生
文化传承勇于担当 中国书法家朱德茂的艺术人生
时间:2016-04-11 11:15 作者:网络 来源:上海热线 点击量:
朱德茂入《中华人物》封面
朱德茂,男,1948年3月20日出生,籍贯上海,现为国际(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品推广中心副主任、一级书法师、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客座副教授、上海阳光慈善基金会形象大使。
自幼酷爱,勤练书法
朱德茂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外公是位清末文人,打记事起,外公拿着毛笔写字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中。从6岁开始,朱德茂就拿笔习字,先学楷书——颜、柳、欧、赵,再习行草——二王、米芾等,六十年如一日,几乎每天都勤练书法。小时候由于买贴比较困难,朱德茂就经常独自跑到上海文化街福州路去淘贴,每淘到一本贴,他都要兴奋好几天,一放学回家做好功课之后就开始不断临帖,经常达到忘我的境界,有时写着写着忘记了吃饭,有时疯狂的时候会写到天亮,一夜未睡。
在临帖过程中朱德茂善于研究每位古人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吸取其精华,每当困惑、茫然的时候,朱德茂就会去向大师请教学习,在青年时期他有幸向刘海粟、程十发、胡问遂、周慧珺等多位艺术大师们学习、切磋。一有时间的时候,他就经常去参观书法展览,并研究书法作品中的特点。
经历丰富,积淀深厚
朱德茂的社会经历丰富,1965年参加工作,在上海纺织厂做保全工。半年之后转干,做共青团工作。1966年6月文革开始,朱德茂被下放到车间劳动,1970年朱德茂从纺织厂借调到普陀区人民法院工作,一年后借调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1972年他在纺织干校学习,学习期满留校当老师。高考恢复后,朱德茂有机会考大学,为此,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温习功课,成功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系,毕业之后受老领导邀请再次回到纺织厂做企业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劳动人事、劳动工资和物资管理。1985年朱德茂调入虹桥开发区担任领导秘书,后来负责开发区公关接待工作并做新闻发言人。朱德茂曾经接待过江泽民、朱镕基、吴仪、顾秀莲等国家领导人。
在虹桥开发区工作期间,朱德茂还被东华大学聘为讲师和客座副教授,为此,朱德茂利用空闲时间先后在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研究生院、上海外贸学院、国务院特区办、上海建设党校、建设部干部学院等地方讲学,主要讲哲学、政治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和书法艺术等,多年的讲学为朱德茂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虽然工作繁忙,但朱德茂从未没有放弃过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他的业余爱好基本上全部用在了钻研书法。
平衡创新,自成一体
“走进去”临帖到“走出来”出贴是书匠成为书法家要经历的痛苦时期,很多人走进去容易,但走出来难,朱德茂也同样经历这段痛苦时期。“如何“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前三十年他坚持“走进去“临古人的贴,多写多练,后三十年则是多看多思多悟,最后通过“平衡”走出来,突破瓶颈,达到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即现代版的“雨夹雪”。朱德茂在书法创新中,主要实现了五个平衡:一是实现古代书法大师和现代书法大师的平衡。古人的贴他临,现代的贴他也临,并吸取古人与现代人的精华,在古代与现代中实现平衡。二是实现书体的平衡。朱德茂掌握多种书体,或苍劲古拙,或润滋飘逸,气韵各异。又善将正、草、篆、隶、新魏碑等书体随心揉合在一件作品中,看来似乎茫然无序而实则情致浑然,这即郑板桥所创“雨夹雪”的现代演释。这种“雨夹雪”的书法要求很高,要求在运笔中不断调峰,要求字形大小、线条粗细合理搭配,要求字的虚实、浓淡、枯湿有机运用。通篇作品要求把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求把握层次的丰富多彩和变化。要求在书写中用气运笔。要求在字体的创作中都有其他字体的影子。三是实现学识、爱好与性格修养的平衡。朱德茂学识渊博,曾经做过多门学科的讲师,文化底蕴深厚;爱好广泛,音乐、舞蹈、游泳、体操、摄影等,他均喜欢;朱德茂性格儒雅、大气,心地善良,待人真诚。学识、爱好与性格修养平衡于书法中,使得朱德茂的书法具有丰富的情感与生命力。四是实现美学与书法的平衡。沈伊默说:“书法是世界上第一艺术”,艺术自然离不开美学,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在书法中朱德茂力图实现美学与书法的平衡。五是实现传统理念与现代理念的平衡。传统既要传承也要创新,一味追求传统,现代人很难接受,一位追求现代,脱离传统,则失去了根,在平衡古代与现代中朱德茂一直在寻找突破,力求作品既保留古韵,同时又赋予新的内涵,让人看了耳目一新,现代人也能欣赏与接受它。
大小皆能,榜书突出
文革期,朱德茂被下放,尽管如此,他仍旧保持乐观的心态,素心做人,用他的话说,正好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在此期间,他开始练习榜书(大字),大字大到一个墙面一个字,小字小到一个苍蝇大小,造就了今天大小字皆能自由发挥。
上海原书法协会副主席刘小晴先生说,朱德茂先生的榜书目前在上海数一数二。
朱德茂写大字的时候总能形成一种气场,观众会全部吸引在他的激情创作中,呼吸节奏始终伴随他的创作过程。朱德茂常对观众说:“当你找到某种书体与自己气质的感应点,这种神秘的感应点就是形成了一种气场。每当你在笔会或众人面前提笔写字时,就会出现观众与你同节奏地呼吸奇象,这时你会感受到气场的存在。”朱德茂性格中的率真、大气、豪放、洒脱在大字里发挥地淋漓尽致。
近两年,朱德茂特别喜欢用榜书写“中国梦”,他说,写“中国梦”是对国家的期望,也是对个人的期望。对书法的执著追求就是他的梦,他希望自己在书法这条道路上能够不断追求,精益求精。
看人写字,量身定制
“看人写字,量身定制”是朱德茂书法艺术创作的最大特点,朱德茂博学,经历丰富,阅人无数,通过看人、与其简单交流就能写出适合他性格与特点的作品。
有一次朱德茂为辛茜娅葡萄酒销售总监黄斌先生创作了一副作品“奋拓”,这是根据黄斌先生的性格特点而创作的,黄斌先生这时的事业正好遇到了瓶颈,若想进一步发展就要奋拓。奋,就是要走出来,在大胆一点,为此,朱德茂先生特意把奋中的那个“人”写到外面去了,就是希望他内向的性格在外向点,软中在刚点,销售才能有突破。拓,就是理念、思维、视野要开拓,要有高人指点,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己。黄先生看到字后特别喜欢,激动地握住朱老师的手,不断说“谢谢”。
还有一次朱德茂给一位大学教授写字,他夫人也在场,当时朱德茂为他们写了一副“四个字”的作品,居然他们一家三口的名字都有,这对夫妇感动地流下了眼泪,说朱老师只是第一次见他们,居然这么神奇。
这种 “看人写字,量身定制”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于这种现象,朱德茂自己也不知道为何写字的时候会有这种感应。有一次一位研究易经几十年的大师说:“朱老师的字里融合了宗教、玄学与灵学,旬间灵感用心而写的字,所以大家都喜欢。”朱德茂写字从来不应付,无论是写给谁,他都特别用心,几乎每副作品都不一样,因人创作,要达到这种境界则需要长期的修炼与文化底蕴。
文化传承,勇于担当
中国书法植根于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表现。
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朱德茂就积极与海外进行书法学术交流,参加过中日书法展,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书法交流,2010年赴大洋洲交流,并受到新西兰总理的接见。
2014年到2015年之间朱德茂先后在上海举办了四次个人书法展,在展览上还为中小学生、大学生义务进行了相关传统文化讲座。
朱德茂说:“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会写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传承下去,书法家要肩负使命,勇于担当。”退休以后,朱德茂并没有安享晚年,而是行走于世界各地,试图通过书法来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
价值凸显,无求自得
1992年香港大律师陈钧洪先生在全国各地寻找擅长郭沫若书体的书法家给他写“陈钧洪律师行”的招牌,因为他看到郭沫若题写的“中国银行”四个大字的招牌特别喜欢,所以他到处寻找,一直没结果,最后听说朱德茂会写郭沫若体。为此托市政府领导、虹桥开发区董事长兼总经理谢武元先生找到朱德茂为他写这副招牌。正好谢武元等几位领导去香港出差,把字顺便带给陈钧洪先生,陈钧洪拿到之后特别满意,邀请谢武元等领导住香港六星级宾馆,并宴请他们,当场委托谢武元先生把写招牌“六个字”的润笔费共6000港币转交给朱德茂,并对谢武元说:“朱先生的字价值连城、无价之宝”这点钱是给朱老师喝茶的。第二年,陈钧洪先生专程坐飞机到上海来拜访朱德茂,但因朱德茂出差,未能见面,他跟开发区领导说特别遗憾,至今两个人均未能见上一面。
2014年朱德茂在上海市政协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大型书法展,有一位叫张剑涛的先生,热衷于收藏最富有潜力的字画,现场购买了三副作品,同时还看中了一副朱德茂用行草书写的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展览结束后他与朱德茂的经纪人联系商量,最后以20万人民币购买了这副作品,并说:“朱先生的字大气、洒脱、底蕴厚实,讨众人喜欢,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这次书法展以后,香港嘉士德拍卖公司对朱德茂的书法给予较高评价,为其作品估价为5万元/平方尺以上。
2015年团中央、外交部寻找一位书法写的好的人写一副作品作为国礼送韩国政府领导人。有一次,团中央的苗怀忠先生在湖北宜昌观看朱德茂笔会表演书法的时候,当场被朱德茂写字的气场所震撼,说朱德茂的书法太有神韵了,代表了中国书法的最高水平,并委托朱德茂写一副作品作为国礼赠送韩国政府领导人。韩国总统特使、韩国外长权丙铉先生从韩国赶到北京,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份国礼。
朱德茂是个乐于广交朋友、重情重义的人,他希望自己能够以文会友,通过作品来传递情感,建立友谊,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一直以来朱德茂喜欢写字并享受写字的过程,享受朋友拿到作品之后的开心。他认为每一副作品都是一种艺术创作,根据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作品,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这种快乐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朱德茂经常对朋友说:“人要做到无求自得,对于名利这些身外的东西,有了更好,没有也行,不要刻意的去求,求是求不来,要顺其自然,做到无求,把自己的事做到极致,自然就得到该得的了。”朱德茂享受写字的乐趣,孤寂而知足,素心做人,正是有了这种“无求自得”的心境,他的书法作品才越发显得高洁、静简,如山水一般通透而活力,素朴而清淡,入心,摄魂。
关心慈善,积累道德
朱德茂经常说:“心美字就美,心正字就正。心地不善良,没有德行的人是写不好字的。人应该多关心慈善,这是在积累道德,也是在提升书法境界。”
朱德茂多年来关心慈善,积极参与慈善活动,通过慈善来积累道德。他以前在上海纺织厂工作的时候就做经常做义务消防员,每当厂里发生火灾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冲进去,有一次被烟熏晕好几个小时,在医院住了好几天;曾经多次资助井冈山下七希望小学改造重建、上海虹桥街道中学贫困学生;经常深入武警部队、社区无偿写书法。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阳光慈善基金会的创始人杨德广先生说:“朱老师是一位有爱心的大善人。”2015年12月26日上海阳光慈善基金会特聘朱德茂为形象大使,在当天的活动中,朱德茂义务为30多位爱心人士每人创作了一副作品。
2016年1月,朱德茂应邀赴京参加“一米阳光”公益纪录片点映仪式暨中华儿慈会“一米阳光”专项基金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朱德茂成功拍卖了三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心经》,行草,六尺对开,以6万元被民基公司总经理庄江波先生所拍。第二幅作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行草,六尺对开,以5万元被著名演员刘天佐先生所拍。第三幅作品《大道自然》,行草,六尺对开,以5万元被著名演员马浴柯先生所拍。
在启动仪式上朱德茂与《何以笙箫默》的导演杨文军先生、一米阳光的慈善形象大使马苏女士合影。
启动仪式拍卖上著名演员马苏女士很喜欢朱德茂的字,当晚回到家就委托一米阳光基金会的王方航先生请朱德茂为她写一首诗,卞之琳的《断章》。王方航先生即刻发微信给朱德茂。
朱德茂前段时间正在追《芈月传》,对女一号马苏女士的反面人物演技特别欣赏,不断说马苏女士演的好。朱德茂收到王方航先生的微信之后特别开心,即刻为马苏女士创作,尽管已是凌晨两点,但他仍精力旺盛、用心地为马苏女士创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朱德茂说:“我从6岁练习书法,到现在才62年,未来的路还有很大的空间,我将一如既往去追寻我的书法梦,精益求精,不断进步。”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 访著名书画家谢献文 百名巨匠颂祝中华 一画开天为梦畅 2017全国艺术楷模大型纪实报...
推荐文章
- 《中华锦绣胜境图》之三门峽艺术 近日,由著名书画家邓福邦、张云霞共同创作的国画艺术巨制《...
- 初心在方寸 咫尺在匠心 本报北京讯:(采编:王英军)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讲究工匠精...
- 让神笔描绘世界的精彩 访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龙云 龙云近照 本报北京讯:(...
- 唯有与传统笔魂碰撞才能火花飞浅 访一画开天艺术协会副主席李旺琪 李旺琪近照 本报北京讯:(...
- 追逐书魂的神韵 访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王新民 王新民近照 本报北京讯...
- 艺术筑梦心有彩虹! 访一画开天文化艺术协会副主席梦虹 梦虹近照 本报北京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