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主页 > 书画精品 >

书画精品

一片痴心方寸间 ——王吉鸿篆刻赏后赘语

时间:2018-05-30 10:45 作者:刘默 来源:庄浪县文联 点击量:   


 
《写在前言的话》
 

       它从远古走来。这里历史悠久,才人辈出,活力四射,人文气息浓烈。这里的人们淳扑厚实而阳光向上,它的名字叫庄浪。当你来到这里看到的是鬼斧神工的庄浪梯田,这并不是神话,它是由勤劳善良的庄浪人民历经几十年艰辛,流血流汗用纯手工精心打造出的梯田王国,被誉为中国梯田之父。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关山大景区,它那博大的胸怀每天吸引着文人墨客来这里激发创作的灵感,续写朝那湫的感人诗篇。这里是一片富有诗情画意的热土,更是投资开发的沃土。为了更好的让国人了解庄浪,走进庄浪,近期由我社联手庄浪县文联,汇同县书协,美协,音协,水洛印社,花儿协会,摄影协会,作协,七大艺木协会共同主办,甘肃庄浪五限吉国际商贸城独家协办的:“访人文关山,看梯田庄浪”专题栏目已正式启动。在这里我们将以不同的媒体视角,高超的切入手法,采取不一样的并机直播互动,充分利用多国媒体支援共享的绿色信息通道,让您深层次感受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庄浪,人文庄浪,智慧庄浪,故事庄浪”的民情民风新格局!请看来自庄浪的报道!

 


一片痴心方寸间 ——王吉鸿篆刻赏后赘语
 
    本报庄浪讯:(特约记者:柳进录  岳凯平) 赏读王吉鸿的篆刻,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简逸高古的风神,在开合错落中不见丝毫夸张造作之态,于散淡朴素中弥漫着大气跌宕之美,张力内蕴,韵长味久。他的篆刻不张扬、不炫奇,但读过之后能给人留下至为深刻的映像。
    在创作中,王吉鸿确有一种删繁就简的能力,犹如作家惜字如金,他真可谓用刀如金,不管文字还是线条都处理得异常简洁,藏巧于拙,一派大智若愚的架势,处处凸显着含蓄朴素之美。细审之,在篆法上,王吉鸿以古玺文字为主,广取博收,合理印化,具能以王氏风格使之统一,不见突兀。在章法上,他善于让方圆、虚实、动静、轻重等矛盾元素在激荡中互补,在冲突中和谐,静穆中隐寓着强大的艺术张力——这正是艺术的悖论,和而不同,同而不和;也似乎是大自然的悖论,正负相吸,同极相斥。王君对这些矛盾元素运用娴熟,丝毫不见板滞,真可谓深得艺术互映相生之三昧。在用刀上,他更是举重若轻,多法并举,气势酣畅,笔意淋漓,线条简洁而不乏厚重,盎然古意中充满了金石气,宛若断碑陈列于几席。这一切,让他的篆刻高古深刻,妙趣天成,极具个人风貌而非一味拟古,能在新意中辐射出浓厚的散淡古拙的文人气息,神似金农的画作和题款,令人屡看不厌,如饮醇酒,消烦散虑。
 
 
 
    王吉鸿的篆刻是写意的,粗看之,貌似大刀阔斧,不衫不履,实则心细如发,纤毫必究,每根线条、点画都经过了推敲,他深知“奔放在精微”(东坡论书语),没有细节的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细节是艺术的根本,那无处不在、又至虚若无的气息就存在于一个个微妙的细节之间。然而,一些细节通过推敲可以得来,另外一些却只能通过直觉——那是心灵游走的过程,只可意会,无法言传。有人古印临得很像,可意味全失,就是因为没有直觉到关键细节中散发的气息(形而上),只看到外在造型(形而下),这样,自然刻不出印章的妙境。而王吉鸿乃以心铸印,印为心迹,他是把自己的才思、阅历、情感、甚至可以说生命都融在了篆刻之中,毫不夸张地说,篆刻就是他心灵的外相,这正是形而下的技法和形而上的气息高度融合的结果,技法不娴熟者,不达此境,感受不深刻者,不到此境,就像武林高手一样,只有做到人刀合一,方能出神入化、妙趣横生。
     在王吉鸿的篆刻中,有几方印我特别喜欢。这里,具体点评一下: “一车两途”印,将疏密、简繁、轻重、虚实、方圆、刚柔进行多重对比映衬,舒放自然,简洁生动,使一方非常简单的四字印,通过各种矛盾元素的反复冲撞,构成了一曲多声部大合唱,令这方小印的意蕴异常复杂丰富。 “士忘身为忠”印,印文做两行排列,散逸闲适,而字势又流转呼应,并与边框融为一体,堪称形散神聚的佳作。 “公正不阿”印,神采夺目,遒劲而不失灵动,借字势、边框、方圆对比等因素,在极不平衡中求得平衡,印中“公正”二字犹如“垒板凳”的杂技,充满了不稳定感,而“不阿”二字上小下大的造型非常稳固,使之形成了两组相互依存又极具张力的力量,并且,两组力量中间的留红是倒“Z”型,更使整个图式充满了险趣。“万两黄金容易得”印,虚实相生、疏密交映,对比强烈,又能浑然融通,右边破残既苍茫自然,又和左边文字、边线形成呼应,构成章法上的妙用。王吉鸿的小印精妙,巨印创作也表现不凡,其中“曾在天之涯”和“齐天大圣”两印更是精彩绝伦,堪称代表。“曾在天之涯” 印,刀法老辣,线条厚重苍劲,种种对比非常醒目又极为统一,文字、边框、残损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苍茫的意境,表达出回首之际的沧桑感和对生活、人生的一种感慨。“齐天大圣”印,在大篆印文中注入狂草笔意,挥洒自由,略无拘束,点画极尽顾盼之姿,开张洒脱,充满动感,令方寸之印面产生无限空间感,真如同齐天大圣学法初成、喜得金箍棒之后于天上地下的挥舞腾跃,该印天趣横生,颇有天真烂漫、雄健俊朗的美猴王风貌。顺便说一下,齐天大圣是我的偶像,从小到大一直未变,爱之弥深,崇拜之极。在边款上,王吉鸿更纵刀如笔,刀笔浑融无迹,刀味墨意互显,和印面高度统一,神味隽永,精彩绝俗!不管是印面,还是边款,之所以这么出彩,都是因为王吉鸿的大篆书法富有个性,为他的篆刻创作提供了坚实支撑,他的篆刻就是对他书法深度再创造,表现力也更强,也更震撼人心,再次说明“印从书出,书从印入”是一个成功篆刻家必走的路。王吉鸿的好印多多,若一一品咂,就可能没完没了,还是就此打住吧。 
 
 
 
 
 
    总之,王吉鸿的篆刻选择了那种平和简洁的做法,在这个张扬个性、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失为一种智慧的放弃。这种放弃,同样也需要十足的胆识。当一个艺术追求者,放弃了那些夸张哗众的虚饰时,他的理想之境也就渐渐明晰了,所谓淡泊明志,没有了那些虚华的累赘,真实的个性也就会慢慢彰显,而这,在作品中,也就自然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世间的事往往是这样,唯恐自己个性不显,一味张扬、炫奇,只会沦为一种更为醒目的平庸,因为,其他人也可以这样张扬、炫奇,就像那些染黄头发的人,人人都染,都是从追求个性出发,结果,人人都泯于共性,无一不落入一种平庸的潮流之中。王吉鸿的篆刻正是因为果断的放弃,独特的追求,才在当代印坛表现出不凡的个性,即使在古玺印式的创作范围内,他的风格也同样是独特醒目的。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放弃是需要非常强大的勇气和智慧的,而实际也往往是,放弃得越彻底,奔跑的速度越快。
王吉鸿在各种全国性的展赛中屡屡夺金摘银,也是个成绩斐然的篆刻家了,但他并没有快然自足,而是常常“感叹篆刻的不易”,觉得“理想中的形质很难获得”,为“神采”辗转反侧,苦思冥想,让自己的心灵在那方寸之间不断突围,那朱白间似乎有无数的跨栏,让他拼尽全力,跨过了一栏又一栏,直向最后一栏冲去——这最后一栏,或许只有上帝才能跨过,但这正是艺术的魅力,完美,永远只是一片远景,即使是那些伟大的劳动者也只能偶尔窥见,而艺术追求者存在的更大意义在于,他身后留下的空间,以及他独自面对苍茫的姿态。
    但是,得失相依,也正是王吉鸿一路精进,苦思不辍,在篆刻中,他有时显得过于理性,表现在章法上,就是感性元素略有不足,使印面构图的丰富性稍欠一点,尤其是,他的印章读多了,这种感觉就更为清晰一些。白石老人有言:若有心为好,好不见妙。这正是说明了,在创作中,理性对感性不可过于控制,只有达到某种平衡,方能创作出妙品。当然,这种境界,任何为艺者当以一生求之。我相信,以王吉鸿的勤奋和聪慧,假以时日,必能撞响黄钟大吕之声。
     读王吉鸿的文字和印章,从中可以看出王吉鸿对篆刻的痴心,确是朝于斯,夕于斯,念念不忘于斯,忧乐萦绕于斯,可谓痴情尽付方寸间。而我呢,虽然很喜欢王吉鸿的印章,但艺不高,胆不大,为了在评说时,不至于满嘴跑马,胡说八道,就把王吉鸿的印章全部用毛笔认认真真的临写了一遍,希望能找到点感觉,后来,还真有了点感觉,依《中华新韵》八寒韵写了首七言绝句,姑且称之为诗吧。对于王吉鸿的印章,我也真可谓品之不足,故临写之,临写之不足,故歌之咏之。这里,我就把那四行胡诌的俚句抄下来,见证一下品读时的心情吧:
癸巳末冬雪天读琴庐王吉鸿印章心畅神旺故以行草书之
    大雪茫茫闹市闲,吟红耀眼最心安。
    学飞古意翩跹舞,齐向灵台万里山。
 
    文章已到煞尾,然意犹未尽,总感觉未说通透——我自知此乃缘于印艺未精,印理不通,却已属无奈。因此,写了这么多,但于王吉鸿的印章只是隔靴抓痒,好在印章就摆在那儿,有识者自然眼明,何须别人絮叨!再说,好作品的“好”是说不完的,能说完的“好作品”就不是好作品,诚如西人所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好印章也可作如是观。
 
 
      作者简介:刘默,1982年生于庄浪,庄浪县书协副主席,现供职于庄浪县志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海洋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理事单位 | 广告代理 | 战略合作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公告公示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新闻社 电子邮件:zgbdxws@126.com  监督电话: 010-52872529 法律专职律师:覃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京ICP备:京ICP备15044995号 公安部:京公安网安备:11011202001965号 技术支持:信诚网络 Power by DedeCms